2023年拾麦穗教案(4篇)【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拾麦穗教案(4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拾麦穗教案(4篇)【精选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拾麦穗教案篇一

1、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

2、文中纯朴人性之美的感悟。

2、文章主题的探讨:作者通过追梦和梦想的破灭来表现人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性的增长而导致美好情感流逝的怅惘之情。

学习活动设计

一、教师导语

“文学绝不仅是镜子般地反映人们的不自由和争取自由的斗争,而且是不自由态的自由补偿。受着社会与精神种种羁绊的人们,可以在文学营造的审美世界里获得某种自由感。”所以在本单元的散文世界里,淡雅的荷塘、朦胧的月色消解了朱自清先生现实世界的惆怅,精神“家园”的追寻体现了冰心老人对爱与美的永恒忆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拣麦穗》仍是一篇呼唤爱与美的力作。

幻灯展示有关张洁的内容。

二、阅读习惯养成活动

1、交流预习过程中自己关注到的生词。

2、交流预习过程中发现的妙语。

3、交流你对本文有疑问的地方。

4、教师幻灯展示应该让学生关注的字词。

三、文本解读活动

1、交流阅读课文后整体感受到的作者的感情。

(1)学生阅读课文后交流整体的感受,可以不作理性分析。

提示:惆怅和失落。

(2)通过寻找课文中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段落将此问题具体明朗化。

①课文:“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幻想,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

提示:递进句式的运用将作者心中深沉的哀叹表现出来。反问句式增强了这种惆怅。

②课文:“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了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提示:此处是梦想丢失的失落之情。

2、讨论文章作者为何会感到惆怅和失落?

(1)阅读文章的第一个梦,讨论交流农村姑娘的梦与作者惆怅情绪的关系。

①体会农村姑娘边拣麦穗边做梦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抓住景物描写的清幽、动作描写的急切、心理描写的热盼来感受梦想的美好。

②体会梦想变味后的苦涩是难言的。

抓住前后心理描写的变化、如:“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的,是多么傻啊!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

③讨论:农村姑娘想嫁一个好人家的梦想为何不能实现?

此处学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上给出自己的看法。

提示:残酷的现实(如社会的习俗、经济上的无奈)逼迫人生的美丽梦想不能实现而破灭。作者惆怅的情绪来源于不可抗拒的现实对梦想的摧毁。

(2)阅读文章的第二个梦,讨论交流我儿时的梦与作者失落情绪的关系。

①体会我与卖灶糖老汉之间情谊的朴素、纯真之美。

提示:抓住卖灶糖老汉与我对话的语言体会。

②体会这种纯真之情随着老汉去世和我的成长而流逝后的无奈。

提示:抓住“小火柿子”的景物描写和“烟荷包丢失”这一细节感受体会。

③讨论:儿时饱含朴素而纯真情谊的梦想为什么会丢失?

提示:作者失落的情绪来源于岁月的流逝导致人生美丽梦想丢失的伤感。

3、讨论这两个梦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共同的象征意义?

提示:这两个梦想都经历一个从生成时的美丽到破灭或失落时的怅惘的过程。这两个梦可以看成人生美好东西(一种生活、一份情感)的一种象征。追逐梦想也就是追逐人生之路上的美好之物。

四、阅读延伸活动

1、学生讨论这种梦破灭与丢失引出的惆怅与失落情怀在人类的精神追求之路上有一种怎样的普遍性?

幻灯展示海德格尔在解读荷尔德林的诗时的一些关于人类精神家园的话语: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的本源之处。”

“生活里面应该有美。”

教师小结:作为人生行程开端的童年,像水流一样,在源头处是最干净,最自然的。人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远离本性、远离自然而逐渐融入社会的过程,自然的本性不断地受到社会性的融解、侵蚀,人的心灵日趋复杂、矛盾,日趋远离原初的自然,而失去精神栖居之地。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在不停的寻找着自己的栖居场所,无论是现实的居所还是心灵的归宿。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我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我们更渴望精神家园中美好的情愫充满张力,从而使我们的人生更丰盈、更饱满、更多姿多彩。

2、作业设计

请大家谈谈你曾经感受过的至真的情感及其对你的影响。以《永远留在记忆深处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随笔。

拾麦穗教案篇二

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拓展探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

配乐投影:乡村麦田、金色的麦浪、拾穗的身影等画面

(肖邦钢琴曲《月光》)舒缓、恬淡、忧伤的气氛

二、整体感知:通过朗读、导读、赏析、比较、探究课文的思路和作者的主旨,感悟幽远、恬淡、忧伤而深沉的意境。

师:朗读第1、3—8自然段

生:聆听感知村姑拣麦穗的习俗

师生:赏析环境描写,注意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方法)品味、交流、共同。

探究:“村姑们”怎样拣麦穗?“村姑们”为什么要拣麦穗?

穷苦村姑拣麦穗习俗;
想像的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痴梦,痴想

生:朗读:女生齐读第2、12—37自然段,其中对话、灶糖老汉:男生个读;
大雁:女生个读。

探究:“我”如何拣麦穗?“我”为什么要“嫁”灶糖老汉?老汉是怎样一个人?“我”和老汉关系怎样?

师生:品读细节描写、注意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细节,感悟、交流、探究:

“我”:天真无邪、向往快乐美好、可爱、真挚、丑陋而少人疼爱的少女渴求、依恋“人之间真诚”的爱。

“老汉”:卖灶糖老头、貌丑、慈祥、孤独、居无定所、纯朴、善良、疼爱、解人意、持续关爱

习俗(童真)

少女拣麦穗往事人之间真诚的爱

情怀(少女梦想)

师生探究: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细节,对比、品悟、交流:

投影:1、“村姑们”拣麦穗的结果怎样?

2、“我”长大后和老汉的关系有了怎样的变化?

3、小火柿子两段描写有什么不同?小火柿子象征意义?

4、灶糖老汉死了,“爱”和对“爱”的渴求就不存在吗?

5、“我”与村姑拣麦穗有什么不同?

6、“我”与村姑拣麦穗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7、你对村姑们拣麦穗的习俗或我拣麦穗的往事有什么感想?

师:小结:纯朴痴梦幻灭令人感叹认命至真至善至美的爱的永恒

爱永恒执着引人深思

对至真至善美的爱执着的渴求

三、拓展探究:散文美不美?美在哪里?艺术特色?

1、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效果:(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渲染烘托铺垫背景线索)

背景:时间乡村社会背景

月夜下的麦田:环境描写烘托:空旷恬淡忧伤

意境:幽远深邃田园诗“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

小火柿子:象征意义:“我”对朴素的爱的渴求执着

烟荷包: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是作者童真的情怀和梦想追求的寄托。

2、人物刻画:性格突出(纯朴认命的村姑们;
天真无邪、可爱、真挚的“我”和慈爱、孤独的“老汉”)

反映社会现实(村姑们命运的“可叹”)

3、思想性:引人深思(“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的永恒及执着追求)

4、文学性:含蓄深沉、文笔清新、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四、知识点击:师:投影:介绍张洁相关资料。

五、朗读课文:(配乐肖邦钢琴曲《月光》)“年复一年。┄┄它早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六、专题探究:“人性美的回归”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交流。

“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体现?怎样才能使世界充满爱?

七、课后作业:

1、预习《我与地坛》自读课文思考:作者二十岁突然截瘫,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说获奖,思想感情经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2、拓展探究:“生存环境与命

拾麦穗教案篇三

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文章写作技巧的深层含义,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

张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洁早期的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我们早在初中的《挖荠菜》中已经认识那个在贫困的生活中苦苦挣扎却从不放弃的倔强的小女孩。

张洁以“人性”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1、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想起些什么?

提示:一些人一些事一首歌一幅画,其他诗其他文章。

2、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一个小女孩的童年梦想。

这篇叙事散文,以童年女孩“我”的天真单纯的视角,记叙了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小女孩的失落的梦,同时向人们展现了一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是一篇非常精致的散文。

3、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一个小女孩对一个老汉的依恋之情。

1、赏析第一节

提问:文章主要写“我”的童年梦想,为什么还要在开头写农村拣麦穗这一节?

通过诵读、小组讨论的方式,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提示:(1)写景的句子描写了自然环境。着重写了乡村麦田清晨与傍晚的景象,渲染出景色的恬淡、朦胧和宁静,如诗如画般的美丽。

(2)写了社会环境:农村的风俗习惯——拣麦穗,攒钱,备嫁妆。描绘了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心情——文中多次出现“幻想”一词。交待了姑娘们最后的结局——嫁了一个与幻想差距很大的男人。

作者通过议论表明农村姑娘们的梦都是会破灭的,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第一小节的作用:

①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背景: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用一般农村姑娘的梦想与“我”的梦想做对比,用她们的结局来昭示“我”的结局。

②为下文作铺垫和映衬。

2、赏析第二节

提问:怎么理解“我”的梦想——要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

(1)从“我”动作、神态、语言、心理中体会“我”的年龄、性格特点。

——不懂事、贪玩、天真无邪、很可爱、但又孩子气。

(2)从外貌、语言、动作来分析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年纪大,但他很慈祥,爱笑,对小孩子很亲切,说话符号儿童的心理。

能安慰“我”,给我灶糖吃。在“我”的眼中,他应该是不错的人。

(3)分析卖灶糖的老汉为什么要如此疼爱“我”?为什么“我”回越来越依恋他?

卖灶糖的老汉听说“我”长大后要嫁给他之后,虽然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小女孩童真的感情慰藉了这个孤苦老汉,他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每逢经过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她,因为卖灶糖的老汉对“我”的疼爱不仅是带一些小礼物给“我”如此,还表现在尊重“我”的内心上,他保护“我”的感情,在“我”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他的爱带着无私的性质,他疼爱“我”,还因为“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

3、赏析第三节

提问:怎么理解“我与老汉之间的感情?

(1)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地方,

(2)怎么理解“这时,我真的担心了……难道之前我不是真的担心吗?

(3)“烟荷包”中寄托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4)“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答案略)

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题材写童年的经历,反映大家熟悉的心理历程,表达共通的、可理解的情感。内容上营造了田园诗一般的氛围,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达纯洁美好的感情。

《拣麦穗》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小女孩失落的梦与农村姑娘们幻灭的梦的对比,还表现出作者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作品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忧伤而美丽,充满了爱与感动、天真与纯洁。

拾麦穗教案篇四

1、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4、体会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

1、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审美赏析能力。

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一、导语:

a、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来走进张洁。

b、作者简介: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字词积累:

字音:拣麦穗(suì) 磕(kē)碰 戏谑(xuè)害臊(sào)山坳(ào)蹒跚(pánshān)

词义:戏谑:开玩笑;
步履:步行,步伐;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约莫:推测,估计。企望:期盼,盼望。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四个同学一组)

思考讨论:

1、课文已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请给三个部分拟上小标题、

2、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线,暗线)

1、第一部分:直接入题,叙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幻梦以及幻梦破灭,姑娘们拣麦穗或姑娘们的梦想;

第二部分:回忆“我”童年拣麦穗的幻梦以及得到温爱,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或我的梦;

第三部分:卖灶糖老人的离去,“我”渴望爱的幻想破灭,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梦幻的破灭

2、“我”:和姑娘们;
我:嫁卖灶糖老汉姑娘们:换取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
梦想破灭;
我:寄托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
姑娘们:麻木、顺受、

3、明线:拣麦穗;
暗线:爱。汇成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挚爱的歌、

四、赏析全文、

a、精读第一部分、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引导:

a、为故事提供了一个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讲解:前者是一个广阔的大背景,在这个表面美好,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仅巧妙地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人生美好事物的易逝——连自己都不自觉地就放弃了,就像那些农村姑娘一样。这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调(令人伤心、惆怅)。而后者表现的是一个具体的“个案”,表达的是一个天真烂漫幼女纯真的爱心。对比描述两种美梦的破灭,我们不难发现,两种美梦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反差。

b、总领全文,并贯穿全文,为下文写“我”儿时幼稚,纯真的梦作铺垫。

b、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独白,“我”,二姨,老汉各一位同学)、

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1、我是怎样的女孩?天真烂漫,幼稚纯真、天真无邪

2、怎样理解“我”的梦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

正因为“我”天真烂漫,幼稚纯真,才会有那样天真的想法。“我”的梦想和一般的农村姑娘的梦想不同,更让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老汉的爱护。

3、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位老汉是一个十分慈祥和善的人,以卖灶糖为生,勤劳而乐观,对“我”很好,并非是真的想要娶“我”,“他那样朴素地疼爱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4、老汉真是为了要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

不是、老汉对我的爱是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这才是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爱、也是作者才讴歌的爱、

c、精读第三部分,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a、课文写到“我”在村口的柿子树下站着等卖灶糖的老汉时,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第三部分第7段和第9段)

1、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②运用了反衬手法。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以乐景写哀景,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2、“小火柿子”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火柿子”在这里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3、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寄托了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老汉离世的悲伤、痛苦、怀念之情。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

b、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1、“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象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①“烟荷包”寄托了作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

②“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饱含了作者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疼爱的回忆,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温爱,这种温爱是作者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体会感情:年少时每个人都有过五彩缤纷的梦,梦虽美丽,有时却如肥皂泡一般被现实一触即溃。于是有人沮丧,有人绝望,也有人重新点燃理想的火花。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第一和第三部分,初步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请两个朗读较好学生读。

提问:你们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引导:微带感伤的感情基调,令人伤心,惆怅。

六、品味语言,品味细节描写:大家已感受到文中弥漫的淡淡的感伤与惆怅。下面请大家共同来品味这两部分的语言,看看能否有更深刻更细腻的感受?(四人一组交流讨论,然后谈谈自己喜欢的,印象深刻的句子)我也找了三处,让我们来共同品味。

1、等到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窑的时候,她想的又是什么呢?

唉,她能想什么呢!

学生读,然后四个同学一组思考讨论问题:

去掉加点的部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月亮升起仿佛是隐秘的,羞涩的,犹如少女拣麦穗时的心情。

②突出“能”,她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嫁个好人。)

2、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实在是多么傻啊!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又有着多么大的距离。但是,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那种心情了。

学生读,四个同学一组思考讨论问题:

第一处加点部分与前文“拣呀、缝呀、绣呀”似乎有些重复,换成“当初”,不是更简洁吗?“依依顺顺”去掉之后,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①强调她们为准备嫁妆做了许多,而这一切在她们出嫁时全都成为一场虚空,更显出惆怅和伤感。

②“依依顺顺”有这样的意味:梦幻破灭就破灭吧,认命吧。这里有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同。作者对她们依依顺顺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3、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学生读,思考讨论问题:

把“常常”换成“很”,好吗?“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用词既不美,又与前文重复,删掉也不影响句子表达,那么可否删掉?最后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很”表明感情的程度深,刻骨铭心,“常常”指从那时到现在思念频率之高,过去的经历,和老汉之间纯真的情意从未忘怀,表达“我”对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②多次提到“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是因为它会让人想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最后一句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与感伤,与作品开头营造的淡淡的哀愁这种感情基调相一致。)

4、提问学生:让每个小组谈一谈所找的喜欢句子,谈谈他们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多鼓励,一个成员发言,其它成员可以补充。看哪一个小组说得好。

七、小结:拣麦穗以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描述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追逐美好的人和事的故事,是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颂。今天我们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分享了张洁的一段令人伤感的儿时经历,感受到她对至真至纯的美好感情的渴求,向往。也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如风霜不倒的火柿子永远鲜红透亮。

推荐访问:麦穗 教案 拾麦穗教案(4篇) 拾麦穗教案(4篇) 拾麦穗教案反思